• 考情分析 2022/01/26 【111學測】國文科評析——讀寫展現新識力
    從近年的考試來看,讀寫命題已成為不可分割的組合,如何讀出重點,並提出自己的看法,成為測驗的重頭戲。而選擇的材料也更兼顧文言文本與白話文本、課內選文與課外篇章、文學性與生活性等不同文本,因此,國語文能力須具備的面向也愈來愈寬廣,無法再看運氣會出哪一類型的試題,而是樣樣都要掌握,因為皆會進行檢核。

    從111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的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(以下簡稱國綜)的混合或非選擇題來看,第一題羅列兩篇簡易文言文本,〈勞山道士〉是同學熟悉且能掌握的材料,搭配〈如是我聞二〉,檢視應試者能否從文章中將訊息摘出、統整。而第二題以提供多元看法的白話文本為材料,文章提供科學、政治、宗教的看法,針對最近流行的環境保護議題,希冀學生要讀懂他人的主張,再提出自己的想法,而非以自己的想法為依歸,這也是本題並非列入寫作試題的重要原由,因此,兩大題的選擇題都是「評估詮釋」的題目,而問答則以「資料提取」、「文意理解」兩類試題進行設計,題目中為避免同學難以回答,皆有提供明確線索。只要耐下心,在閱讀時劃記下重點,並依問題的線索檢視文章,謹慎以題目要求的字數作答,不難掌握到分數。

    而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(以下簡稱國寫)的題目中,第一題為知性題,檢核的是應試者統整與分析的能力,同學要閱讀兩則關於樂齡活動的案例,比較其異同,才能寫作出第一小題。從兩則案例來看,臺灣案例著重在樂齡者的實踐挑戰,丹麥案例則是在於陪伴,顯然兩者對於樂齡者的期待不同,臺灣傾向鼓勵樂齡者迎向未來,丹麥則重視回顧過往,但是兩者都強調樂齡者與環境的連結,重視人與環境的共生、共存,而第一小題的回答便會成為一種引導,可參酌回應第二小題短文中要求寫出樂齡出遊的意義,以及照顧到樂齡者在生理與情感上的需求。

    第二題情意題以薛憶婷的〈我們的課本〉為材料,並提供賞析,要求以「當我打開課本」為題寫作文章。在文本中,從知識的想像入題,課本在此成為媒介,能「啟動」、「瞥見」知識,顯見其正面意義。引文中,凸顯「知識—課本—自我」三者的連結,文章寫作時要能兼顧,同時要能扣緊情意試題的本質並非在論述,不是表達課本編得好不好,是否能成為學習的引導,而是要參酌薛憶婷〈我們的課本〉中的書寫手法,擴展其意涵,帶出現今教育的價值,以及對於知識的憧憬,營造出文學的蘊藉與想像。

    從國綜的混合或非選擇題題材來看,近年環保議題是熱門話題,相關類型的文章應試者大多閱讀過。而國寫題目中,長照是政府近年來主推政策,且108會考即以青銀共居為題,同學應當看過或練習過相關寫作,而探討知識重要性的文章,對大家來說亦不太困難。顯然,在閱讀材料已成為基礎的素材,文本統整、分析能力作為拿分的基本關鍵掌握後,還是要回歸到如何寫出新意,展現出自己的閱讀量與寫作表現力,才是能在國語文中突圍而出的重要關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** CWT國語文資深命題教師主筆 **
     


    相關連結: https://www.ceec.edu.tw/files/file_pool/1/0M022519287326460907/01-1-111%E5%AD%B8%E6%B8%AC%E5%9C%8B%E7%B6%9C%E8%A9%A6%E5%8D%B7.pdf